我的人物小傳 - 14. 進入精神時光屋

        加入這間新創公司,可以說是進入精神時光屋,我總共待在約三年半多的時間,但是所學習到的,我認為很可能超過去一般業界十年以上的東西。

        下面是辦公室裝潢時,設計師生成的 3D 預覽圖,其中標示出我和 V的座位:
 

        公司的組成非常精簡,沒有任何員工,只有四名合作夥伴,每個人都是自雇身份,任一人都可以單兵作戰個個都身懷不同獨門絕技、彼此沒有從屬之分,而且全部都是前微軟團隊出身。

        來到這裡,就像是張無忌進入金庸群俠傳,左右背後,有張三丰謝遜喬峰一起灌輸內力給我,功力大增。 

        就像是綠林好漢,這群人拆帳暴力簡單。

        總共四個人,公司營受扣除成本後的淨利,除以 5,然後以 2 : 1 : 1 : 1 的比例拆分,其中公司負責人拿 2其他三人拿 1,所有盈餘全數分配,公司帳上維持損益兩平,避免稅負。

        而每位夥伴扣繳憑單收入,稱為『執行業務所得』,而非『薪資』,根據公司負責人(之後稱張三丰)跟我解釋,執行業務所得有 20% 免稅額度,代表收到 100 萬只有 80 萬需要課稅。除了他以外,其他夥伴都只需要將勞健保,以最低級距掛在職業工會即可,可以省下不少費用。

        既然沒有任何僱傭,公司也省下勞保提撥與部分負擔,更不需要遵守任何勞基法。

        我的加入,才成為這個團隊第一個 “名義上的員工(註)”。 
註:之所以張三丰會跟我解釋這些,是因為希望我也採用相同的自雇者模式,只是我領取的是固定收入,沒有參與上述的營收拆帳。
        『一人公司』名詞正夯的現在,我可以說早在二十年前就見識到,這間自始自終都是張三丰的『一人公司』

        雖然公司極為精簡,但獲利可決不簡單。

        因為這並不是一間單純做客製化專案服務的乙方公司,而是以銷售自家企業級產品『軟體授權』的『軟體公司』。而公司銷售的自家軟體,大小不過 60MB。每次燒光碟交貨,看到光碟片上只有一小圈燒錄痕跡,我都會有點不好意思。

        但這小小 60MB 的軟體,售價可不便宜,而且是以安裝在什麼主機上計價,定價是:100萬/CPU。也就是把我們的產品安裝在一台 4 CPU 的主機上,售價就是 400 萬了!而隔年之後還必須每年支付 15% 的保固費用

        張三丰眼光非常精準,這套產品針對的是企業不可承受中斷、全年無休的核心業務,當時正是 EAI、SOA 當道的時代,而我們的產品就是串聯所有銀行系統的高速公路!在 7 x 24 高速公路絕不能塌的高標服務要求下,客戶幾乎都會有兩台主機以上做 HA (High Avaliability 高可用性) / LB (Load Balance 負載平衡),更別提還要有備援機遇到緊急狀況下做切換 (Active / Standby)。

        所以隨便一個採購下來,總金額都是非常可觀,而且不可中斷的企業風險,也讓客戶不得不每年乖乖續簽 15% 維護費用。

        這樣高單價的軟體,絕對不是一般中小企業買得起的價格,所以客戶清一色都是銀行、壽險、金控資本上億等級的大客戶,當時台灣前十大金控,就有八間採用我們產品,市佔率近 80%。
 

        張三丰曾經在白板上算給我看,就算我們一年都沒有新案,光是收銀行和金控這 15% 維護費躺著賺,公司也能年收千萬。

        後來 INTEL CPU 開始往多核心發展,所以我們的銷售策略也開始調整為以單一台主機作為銷售計價單位。

        下面的公告牌價,分成企業版和閹割版。但是光一個閹割版授權也高達 250 萬企業版售價更是高達 450 萬...。 


        張三丰出來創業之前,曾是微軟業務銷售團隊的領隊,他的桌上一直擺著一張比爾蓋茲親自頒獎給他的合照,在他身邊我也看到他生意手段高超的靈活性,可以說許多簡報和 Presale 的技巧,都是從他身邊偷學的。 

        然而,套句另一位恩師金毛獅王謝遜所說:

        「讓客戶買單的不是 Product (產品),而是 Solution (解決方案)。而 Solution = Product + Service (服務)。」

        所以這群人的分工,就是由張三丰出面與客戶斡旋,發揮高超的 Present + Presale + PoC 的業務技巧拿下 Product 的訂單,接下來再由他從微軟顧問團隊(MCS) 挖角出來的夥伴們進場,完成後續專案服務建置 (Service) 的部分。

        這樣看似合作無間的黃金鐵三角,沒想到在我加入後,親眼目睹這鋼鐵陣容的崩分離析...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SQL Deadlock 的處理經驗談

網站效能不佳?談『如何判定系統變慢原因』的簡易 S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