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老公寓的需要三孔插座的故事...



        我們有兩棟十年前的磚瓦混泥土老舊技術建造的老公寓,這些年來一直疊床架屋地想辦法滿足租客們的需要。

        最近老房客一直流失,所以業主們想要招租一批新世代的房客們。面對這全新的客群,如果能成功開拓這塊過往沒有深入的市場,或許能帶來不錯租金的成長。

        但是,目前的老公寓卻無法滿足這批新世代房客的需要,就是我們老舊公寓的插座,都是雙孔的插座,但是新世代客戶他們要用的電器,都是三插頭,他們入住會無法使用他們原本的家電。


        追根究底,老公寓當初建造時,就沒有把第三孔的接地線納入規劃和考量,牆內的佈線,就沒有這樣的設計。如果要把牆打掉,電線管路重拉,那現在還住在這多年的老客戶會深受影響,他們早就已經習慣雙孔插座,也都只使用老舊的雙插的電器,這個改建沒有對他們帶來任何好處,憑什麼讓他們承擔施工期間的不便,萬一他們因此反而退租該怎麼辦?

        工班集思廣益,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我,花了一個月鑽研了老舊公寓當初的設計圖,找到一些可以見縫插針的點,於是建議:

        我們可以把插座換成三孔,然後把第三孔的接地線從內牆外露的方式接到最近的鋁窗外,順著防盜窗把電導出去,這樣我們的插座就有接地線的功能了。這樣做,只需要針對新的租客房間施工,現有的舊租客完全不受影響,每個插座的施工大約只需一個禮拜就能完成!

        工頭聽了搖搖頭:

        你這做法太難維護了,而且未來其他人在維修鋁窗或是防盜窗的人,怎麼知道前人把接地線接在這裡?到時候一定出亂子!

        嗯,也是啦...,那難道真的要把牆都打掉,電力管線全部重拉?

        我攤手。

        經過來回幾天對施工方式意見不一致的討論,我開始覺得連續多日的內耗,事情毫無進展。

        身為成熟的大人,該知所進退,畢竟工頭負完全成敗責任,我決定收回自己的想法,都聽他的。

        這個老舊公寓我早就受不了他了,疊床架屋,改什麼都很痛苦,乾脆利用這個機會跟他一刀切開吧!

        工頭敲桌做出決定。

        你的意思是...?

        我想用最新的 RC 防震鋼骨,防水水泥建一棟全新的高樓大廈,從最底層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!

        哇...

        我嘴巴張得大大:

        所以這次的工程範圍,要因為一個『接地線』的問題,你要把挖地基、建鋼筋、佈水線、通風管路、化糞池、管道間、水塔蓄水池,這些基礎建設通通都納入?業主有給我們這樣重建大樓的時間嗎?這個估時要怎麼回報?

        工頭也知道不太現實,於是拍板:

        新大樓我們就先弄好基礎的鋼骨,和安裝有接地功能的插座,其他現有的設施都不做。新租戶把他們的三孔家電都接在新大樓上,要拉屎、洗澡、睡覺就回到舊公寓生活。未來新大樓所有設施都有了,我們就可以讓所有租客搬過去,讓舊公寓徹底消失。你就依照這個方向幫我規劃看怎麼設計。

        好...。

        我傻了半天,第二天給出方案:

        新大樓與舊公寓之間,我們就架設個天橋,方便租客來回移動。然後中間弄個輸送帶,方便他在新大樓使用家電的時候,如果需要舊公寓的任何物資,可以透過輸送帶運送過來,用完也可以再輸送回去。

        工頭搖搖頭:

        傻B啊,你這樣設計相依性太高了啦,我們要『解耦』、『去耦合』,而且這不符合『XXX 設計原則』,要不要回去再想一想?

        去耦合?

        我又傻了半天,次日再提了一個我自己都不相信的方案:

        這樣吧,輸送帶和天橋都把人和物資送到一個『轉運站』,然後我們跟第三方業者合作,請 uber 或 55688 過來接送租客和物資,把他們載送到隔壁的新大樓或舊公寓,這樣新舊建築就不會彼此相依了。

        工頭托腮細思:

        嗯...,這樣第三方業者會不會有配合度不穩定的問題呢,例如太慢接送,或是臨時調不出人力...。

        既使我保留自己內心反對的意見,但似乎依然繼續內耗,實際工程進度依然沒有進展。

        突然又一天,工頭有了想法問我:「如果我們用延長線的方式,從新大樓的三孔插座拉延長線到舊公寓,讓租客直接在舊公寓透過延長線,就可以直接使用三插家電,你覺得事情會不會更簡單?

        我有點爆氣脫口而出:

        等等,當初說要『相依性太高』,要『去耦合』的那個人去哪裡了?

        我又說:

        而且這樣變成舊公寓要做大改動,要鑽牆佈孔線讓延長線接入室內,要改的工程不亞於把舊公寓挖牆重佈接地線路...。

        工頭摸摸臉頰:

        不然,我們不要依賴第三方業者,我總覺得他們的服務品質不太穩妥。要不然我們自己成立轉乘服務的服務單位好了,這樣比較能控管運送品質。就這樣把我評估吧。

        原本有把握一個插座花一禮拜搞定的事情,變成一個無法掌握施工範圍的專案,涵蓋了多少未知的事物,到底要如何評估時程?

        以上就是從一個為了支援三插孔插座,衍生出要蓋新大樓、成立物流轉乘服務的故事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SQL Deadlock 的處理經驗談

網站效能不佳?談『如何判定系統變慢原因』的簡易 S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