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人物小傳 - 3. 與體制教育的對抗
由於我小學和國中都是唸台北市的明星學校,在當時高壓的升學主義下,填鴨式教育令我非常反感。
整個求學過程,我從來沒有跟任何老師建立過良善的關係,基本上教育體制內的教師,都讓我噁心、厭惡與反感。
我是一個只注重理解、而非常討厭背誦記憶的人。完全無法接受,國文科目不能只是理解,而是要默背所有的註釋,默寫到一個字、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有錯誤的嚴格標準。
小學時,每週會有兩堂圖書館時間,讓我們自己在學校圖書館自由閱讀感興趣的書籍。唯一的規定就是,看完後想要換書必須通過口試,老師會從書中出題,答對三題就可以挑下一本書。
因為從小對恐龍感到極大的興趣,所以一開始就挑選了一本自然叢書的恐龍小百科閱讀。也因為濃厚的興趣,很快就確定整本書的內容我都記得,是全班第一個提出要換下一本的學生。
充滿自信的我,被老師連續三個提問,問得啞口無言:
整個求學過程,我從來沒有跟任何老師建立過良善的關係,基本上教育體制內的教師,都讓我噁心、厭惡與反感。
我是一個只注重理解、而非常討厭背誦記憶的人。完全無法接受,國文科目不能只是理解,而是要默背所有的註釋,默寫到一個字、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有錯誤的嚴格標準。
小學時,每週會有兩堂圖書館時間,讓我們自己在學校圖書館自由閱讀感興趣的書籍。唯一的規定就是,看完後想要換書必須通過口試,老師會從書中出題,答對三題就可以挑下一本書。
因為從小對恐龍感到極大的興趣,所以一開始就挑選了一本自然叢書的恐龍小百科閱讀。也因為濃厚的興趣,很快就確定整本書的內容我都記得,是全班第一個提出要換下一本的學生。
充滿自信的我,被老師連續三個提問,問得啞口無言:
作者是誰?哪間出版社?出版年份?
連續三個跟書中內容毫無關聯的問題,讓我被處罰不准再提出換書的要求。並且在我返回角落時,開始對全班同學說出各種對我人身攻擊的話語,什麼「一看就知道想蒙混過關」、「偷懶的投機份子」之類的,拿我當殺雞儆猴的對象。
國中時,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講解「畢氏定理」的證明,並且宣稱,這個定理只有這麼一種證明方法。
但我對此質疑,因為明明在課外書上看過其他證法。我寫了其他證法下來,拿去提問,但是他連看都不看:「只有我上課教的證明法,考試時你若寫別的證明法,我都給 0 分。」
甚至有些老師,會暗示自己課後有開設自己的補習班,上課只會講課本上基本的,實際月考的東西要來補習班才學得到。
從此我對「教師」,根本一點尊重都沒有,我理解了這也不過交差了事混口飯吃的行業,根本不配「師」字所該有的尊重。
連續三個跟書中內容毫無關聯的問題,讓我被處罰不准再提出換書的要求。並且在我返回角落時,開始對全班同學說出各種對我人身攻擊的話語,什麼「一看就知道想蒙混過關」、「偷懶的投機份子」之類的,拿我當殺雞儆猴的對象。
但我對此質疑,因為明明在課外書上看過其他證法。我寫了其他證法下來,拿去提問,但是他連看都不看:「只有我上課教的證明法,考試時你若寫別的證明法,我都給 0 分。」
甚至有些老師,會暗示自己課後有開設自己的補習班,上課只會講課本上基本的,實際月考的東西要來補習班才學得到。
從此我對「教師」,根本一點尊重都沒有,我理解了這也不過交差了事混口飯吃的行業,根本不配「師」字所該有的尊重。
也因此,從小我就很痛恨“國文、英文、歷史、地理”這些大量背誦的科目。其中地理尤為其首,什麼國外、中國大陸的農產品、氣候、鐵路首都省份,到底干我屁事?學這些幹嘛?我這輩子根本不會去這些地方,就算去了我也不覺得需要知道這些資訊!
這裡面只有英文在我成年後徹底改觀,並且覺得很有興趣。
就算體制內的老師我非常討厭,但補習班的名師就不同了。
應該是行業間的競爭激烈,這些名師都有在磨練教學技巧,而其中一位理化名師,更是徹底打通我的任督二脈,透過讓我理解計算結果的“單位” (公尺/每秒 or 數量/公升),去明白這些數字實際的意義,更可以跟現實生活觀察到的現象連接起來。
而數學就是因為缺少了單位的概念,所以我對抽象的純數學理解力較弱一些。
從此,國中理化我可以在完全不用準備的狀況下,秒解各種題型。
北市高中聯考,自然科因為摻入健康教育,所以我錯了兩題沒背就沒分的選擇題:牙齦出血要補充維他命 A / B / C / D / E?
總之,在半放棄 “國、英、歷史、地理” ,只靠自然科接近滿分的的狀況下,以補習班排名第二的成績意外考上市立高中。
不過當然跟自己國中同學一堆建中、附中的朋友是完全不能比啦。
進入高中後,也因為陰錯陽差下,被拉去參加全校奧林匹亞選手甄試,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,取得代表學校出賽的資格。然而,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朝會典禮上台領獎的紀錄,因為之後我就決定在學業上徹底擺爛,拒絕唸書、考試,大小考試我都選擇直接趴下睡覺。
這裡面只有英文在我成年後徹底改觀,並且覺得很有興趣。
就算體制內的老師我非常討厭,但補習班的名師就不同了。
應該是行業間的競爭激烈,這些名師都有在磨練教學技巧,而其中一位理化名師,更是徹底打通我的任督二脈,透過讓我理解計算結果的“單位” (公尺/每秒 or 數量/公升),去明白這些數字實際的意義,更可以跟現實生活觀察到的現象連接起來。
而數學就是因為缺少了單位的概念,所以我對抽象的純數學理解力較弱一些。
從此,國中理化我可以在完全不用準備的狀況下,秒解各種題型。
北市高中聯考,自然科因為摻入健康教育,所以我錯了兩題沒背就沒分的選擇題:牙齦出血要補充維他命 A / B / C / D / E?
總之,在半放棄 “國、英、歷史、地理” ,只靠自然科接近滿分的的狀況下,以補習班排名第二的成績意外考上市立高中。
不過當然跟自己國中同學一堆建中、附中的朋友是完全不能比啦。
進入高中後,也因為陰錯陽差下,被拉去參加全校奧林匹亞選手甄試,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,取得代表學校出賽的資格。然而,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朝會典禮上台領獎的紀錄,因為之後我就決定在學業上徹底擺爛,拒絕唸書、考試,大小考試我都選擇直接趴下睡覺。
而那張奧林匹亞獎狀,也在到手後幾天被我撕爛丟到垃圾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