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2024
我只是個有一點點自由現金的奈米戶。
2024 應該算是『被動』投資者收穫頗豐的一年。
大盤指數從 01/02 的 17853.76 上漲到 12/31 日收盤價 23035.1,漲幅高達 29.02%,將近三成。
台灣五十(006208)更是從 77.15 漲到 114.1 漲幅高達 47.89%,將近 5 成。
而選擇『主動投資(機)』者,通常自我設定的目標就是至少要打敗大盤,不然幹嘛那麼辛苦?錢全部丟進指數型 ETF 就躺著睡就好。
其實要說到打敗大盤,可以說既簡單,但也不簡單。怎麼說呢?因為無論你把對手放在 大盤 或是 台灣50 的報酬率上,就等於你在跟一個 all-in 梭哈這些指數的對手在比績效。
但是只要有點風險管理意識的人,都不會隨便選擇 all-in 的策略,而是會分散或是持有部分現金以防萬一。
假設你只投入自由現金的一半進被動市場,那當大盤上漲 50% 的時候,你實際獲利只會有 25%,因為沒有 all-in 只投入一半嘛,自然獲利幅度也只會有一半。所以在多頭上漲的市場要跟上大盤,難如登天,更別說擊敗了!
但是反過來說,在空頭下跌的市場,大盤跌掉 50%,我們也會因為只投入一半的資金而變成只損失 25%,所以在空頭要擊敗大盤就變得非常容易。
這也就是為何打敗大盤,可以說既很難但也容易的原因了。
所以說,像是 2024 這樣的大多頭年,要同時兼顧保留現金,不打算 all-in 的話,要跟上大盤的報酬率,只有『主動式投機』策略有機會做到。
背後最重要的精神,就是要『多空都做』,也就是上漲段做多(雖然跟不上大盤),但是回檔段做空,也就是當大盤報酬率拉回,但我們的報酬率還是要增長,這樣才能彌補上漲段跟不上的問題。
講得容易,怎麼做呢?
首先,只做指數,不做個股。因為指數是千萬人的集體意識呈現出的結果,難以被少數人的想法撼動與把持,只要理解群眾心理就能提高勝率,這也就是看線圖為何會有一定的作用,因為這是群眾心理的集體投票的結果,可以透過統計看出可能的趨勢。
但是個股的走向多依賴大戶或是大股東的意志在操控,所有的線型都是可以以他們的資金砸錢做出來,難以猜測他們背後在想什麼,更遑論內線交易和背後發生什麼事件,資訊慢好幾拍的散戶根本沒有勝算。
股市有句名言:「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。」用在指數上特別實用。
所以在 2024 上半年,因為指數已經屢創新高,我又是屬於較晚進入市場的股民,前面的甜頭沒吃到,居高思危下,我只敢買進振幅相對保守的高股息,看別人吃肉我喝湯,抱著只要打贏定存就好的想法,畢竟高檔反轉我可是承受不住的。沒有任何市場是天天只會上漲,所以已經漲這個多,什麼時候碰到尾巴很難說。
就像股癌所說:不要為了賺賣麵粉的錢,而冒著賣白粉的風險。
但當市場破兩萬二的時候,我不管經過哪裡,無論逛夜市還是便利店,都會聽到旁人在談股票。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,就是連我妹這個連銀行定存都不懂的人,有一天突然跟我聊起股票,說朋友都叫要她買進,我就感覺似乎山頭要到了。
所以兩萬二之後,我就開始決定慢慢把資金都打進五十反一(00632R),只要再創高就加碼。
PS. 很多人會問為何不直接放空台指期?雖然反一內扣費用較高,但是期貨太麻煩了,要平倉、轉倉、結算,而且我又不開槓桿,期貨不能讓我無腦買、無腦放。我還是以方便為最大考量。
終於在破兩萬四的時候,開始反轉了,更在 8/05 那天創下台股史上單日最大跌幅,跌掉將近兩千點,佔了大盤 -8% 的比例。
有多少人那天被抬出場外,就代表有多少人受到心理創傷。群眾杯弓蛇影的心理陰影嚴然成形,所以很高的機率不太再有機會突破了,兩萬四這個點數,就是恐懼的天花板。
而且這個天花板是會下修的,因為太多人被嚇過後,只要看到指數接近上次的天花版,就會想先獲利了結、落袋為安,天花板就會一次比一次低。
而地板也是相同道理,下跌到接近上次的回彈的低點,就會有人大膽買進,地板也會一次比一次高,整個線圖就會呈現一個三角形的收斂形狀。
所以我就利用高股息(0056)和反一(00632R)在這三角形區間來回操作。終於在年底 (12/31) 將自己的報酬率抬升到 24.71%,接近大盤的 29.02%。
雖然還是輸給大盤,但是卻是在不需要 all-in 的低風險中追上來。
當三角形收斂到接近極致的時候,就是新趨勢表態的時候,這時間點最好完全收手(定期定額的高股息可不理會),恰巧也是 2024 年的結束,加上美國政局變天,新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,過個農曆好年,好好觀望一兩個月,再決定 2025 的新操作策略。
2025 的願望就是希望有機會再次挑戰並能打敗大盤。
以上言論僅是個人操盤復盤心得,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,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策略與盈虧負最終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