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等等黨」的勝利
前陣子,一位從工程師升任主管的朋友,看起來每天像是無頭蒼蠅那樣忙碌,進出各種會議。他問我:
「你當主管時是怎麼追技術的?我覺得時間根本不夠用。你覺得管理好還是專心技術好」
我當時的回答是:你應該是要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面對財富不均的世界,只有時間是對每個人都公平的資源,富人窮人都是一天 24 小時,『取捨』才是關鍵。
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,才會知道怎麼去做『取捨』,什麼「身為成熟的大人我兩個都要」的世界是不存在的。
當時這樣回答完,事後仔細想了想,其實我從來沒有花時間『追』新技術過...。
在這個行業待得夠久了,就會不斷看到東西不斷推陳出新、後浪推倒前浪的故事,無限輪迴著,對我來說,學技術跟買 3C 產品一樣,永遠都是 「等等黨」的勝利,越晚花時間學習越好,不但資源討論更多,學習成本也越低,更重要的是比較不會走冤望路。
從 EAI, SOA, Webservice, SOAP, XML 演變成 WebAPI, RESTFul, JSON,再來就是框架之間的鬥爭,react, angular, vue, ...,這個產業就是喜歡一面倒的瘋狂推崇某個東西,潮流過後又開始回頭批判某個東西。
例如前陣子好像不走微服務 micro service 的設計,就代表你要被潮流淘汰,別人走過去聽到你還在用單體 monolithic ,就會露出鄙夷不屑的眼神。
任何論調,只要被推向排他和極端,就會演變負面結果。這現象真的屢見不鮮。
就像企業 ESG 和好萊塢,過度追求政治正確,開始引發負面觀感。
當時我就覺得微服務的論點有些挺荒謬的,選擇作壁上觀,果不其然現在反思的意見開始湧出,開銷成本提高、複雜性難以管理、隱蔽而且 難以追蹤的相依性,更是像癌症一樣擴散到系統整體。
看過多少採用微服務,認為有些服務應該已經棄用,但卻沒有人敢關閉,只好繼續繳雲端帳單的例子嗎?
以前風靡業界,面試必考的設計模式 Design Pattern 現在也開始有 Anti-Pattern 反模式和厭惡 over design 的意見升溫。
所以一直以來,我都覺得追技術是沒意義的事情,只需要在看到新概念或技術,常常問自己:「我現在周圍有沒有需要使用這些東西的場景?」
有場景才花時間學,沒有就旁觀。等環境成熟、層埃落定,勝負已出,正反論點都已經清晰,而且自己開始有應用的場景,才投入寶貴的時間下去。
但是我有持續透過訂閱 RSS 追蹤最新潮流,所以看到新技術或是概念,我還是會透過評論與報導去理解背後的目的和用途,只是不會下去動手而已。
這就是我說:跟買 3C 一樣,等等黨永遠是最後的贏家,等越久,投入的成本越低,成果還不輸給那些早期投入花大把時間鈔票的前鋒。
dotnet core(2016) 推出後,直到 dotnet 5(2021) 推出,讓我確定微軟的 dotnet framework 4.8 之後不會有後續。但我還沒遇到採用的場景,所以沒有立刻轉換,只有小試身手,一直到最近推出到 dotnet 8(2024) ,因為愛上 Apple M 晶片系列的 Mac,想徹底擺脫 Windows,加上現在工作上也有對應的場景,我才開始真正的全面投入。
所以算算我已經節省了 2024-2016 總共 8 年的試誤時間!這 8 年有多少人頭洗下去,不斷被版本更新背刺,重新適應的青春歲月?
當然,就像開箱網紅一樣,就算台灣還沒開賣,也要火速從國外托運回來,搶第一時間公開分享。
而社群講師,總是必須第一時間上台分享新觀念與新知識,必須永遠汗流浹背地追著潮流跑,那這也不過就是一個職涯的『取捨』罷了。
沒有對錯,只是因為我不會選擇那條路,以上的意見不適用,就跟狗屁一樣。
我就是寧願當個等等黨而已,把節省下來的時間,真正投入在我想解決的問題本身上。